病例报告以气管支气管受累为主的播散

文章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8(02):-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常见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以广西和广东多发。PM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以气管-支气管感染为主者罕见,同时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误诊。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 男,49岁,广西河池人。因“间断咳嗽、咳痰、胸痛、发热6个月”于年9月29日入院。患者于年4月在我科住院,诊断“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抗结核治疗,院外规律服用抗结核药物。7月底当地结核门诊复诊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但仍发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及消瘦等。8月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臀部皮疹,伴疼痛和瘙痒,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治疗(具体不详)后皮疹逐渐消退。8月20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午后发热,偶有盗汗,未经特殊处理可降至正常,发热、盗汗持续至9月上旬,期间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活动后感呼吸困难。9月9—15日在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经治疗(具体不详)后咳嗽、咳痰好转,但午后仍低热、盗汗。9月17—29日在外院住院,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双上中涂阴,复治?左肺炎症;左肺上叶肺不张查因”。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及抗结核治疗。入院3天前患者出现左侧胸背部隐痛,患者诉住院期间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好转,咳痰为黄色黏痰,不易咳出,午后仍有低热、盗汗,自觉稍活动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到我院就诊,门诊拟诊“肺结核”收住我科。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及睡眠一般,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4kg。既往有“安乃近”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有食鱼生、生猪肉、喝羊血及蛇血史。嗜酒6年,3~4次/周,低度白酒1.5斤/次,无吸烟史。

体检:体温36.2℃,心率7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64mmHg(1mmHg=0.kPa)。意识清楚,头颈部检查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左侧呼吸音减弱、语音共振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左中腹壁及左大腿内侧可触及约2.0cm×2.0cm及2.0cm×1.5cm大小包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尚可。辅助检查:白细胞为27.8×/L,中性粒细胞占0.82,淋巴细胞占0.08,嗜酸粒细胞为1.42×/L,HIV抗体阴性,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素O及降钙素原无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阴性,痰、胸腔积液涂片及BALF均未见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血肝吸虫及囊虫酶标阴性;大便、血、胸腔积液、BALF及肺组织均未找到虫卵;血及胸腔积液中肺吸虫抗体阴性。超敏C反应蛋白为mg/L,ESR为66mm/1h。T细胞亚群:总T细胞为41%,CD4+T细胞为25%,CD8+T细胞为14%,CD4/CD8为1.80,CD8细胞计数为个/μl,CD4细胞计数为个/μl。胸腔积液常规:葡萄糖为6.2mmol/L,蛋白为53.3g/L,乳酸脱氢酶为U/L。胸腔积液黄色浑浊,可见大量絮状物,李凡他试验阳性,有核细胞总数为×/L。血清肿瘤标志物:CA为37U/ml,血清铁蛋白为mg/L。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CA为U/ml,血清铁蛋白为mg/L,非小细胞肺癌抗原为85mg/L,鳞状细胞癌抗原为10.40ng/L。G试验阳性(ng/L),细菌毒素试验阳性(ng/L)。支气管镜检查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及左上叶管腔黏膜充血水肿,管腔黏膜不规则,可见多个息肉样结节,以左上支气管开口为重,结节触之易出血。左下叶开口处可见一较大息肉样肿物堵塞管口(图1、图2、图3、图4);胸部CT示左肺上叶肺不张;左肺炎症,左侧胸膜腔积液(图5)。

入院后给予头孢地嗪钠、莫西沙星及奥硝唑抗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皮下结节脓液、支气管活检组织及BALF在土豆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25℃培养出淡黄色菌落并产生红葡萄酒样色素(图6),棉蓝染色镜下可见分枝菌丝伴典型青霉帚状枝(图7),诊断为播散性PSM。首选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量为10mg/d,后逐渐增至50mg/d维持。7周后,因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将两性霉素B减至为30mg/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伊曲康唑0.2g,2次/d。年12月2日支气管镜检查见结节较前明显缩小,管腔脓性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图8,图9)。患者咳嗽、咳痰逐渐消失,胸部CT示病变明显好转后出院(图10)。

讨论

PM年由Capponi等[1]从越南竹鼠肝脏中首次分离出的深部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人类局限性或播散性深部真菌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本病极少报道,随着艾滋病的出现及流行,东南亚一带逐年增多,现已成为常见的系统性真菌病,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2]。本病也可继发于非HIV感染的患者,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合并免疫受损的基础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糖尿病、器官移植及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3]。临床上非HIV感染的免疫功能正常者患此病者少见。

健康宿主感染PM后,一方面引起全身严重炎症反应,表现为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导致全身严重消耗如消瘦、贫血及严重低蛋白血症,伴ESR、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另一方面在局部形成化脓性病灶,中性粒细胞在病变聚集并释放溶酶导致脓肿形成,引起皮下结节或脓肿、骨痛及溶骨破坏、化脓性肺炎和炎症旁积液及肝、脾、淋巴结等部位的化脓性病灶;这些改变是免疫功能正常合并PSM患者的特征,艾滋病患者很难见到[4]。本例临床特征基本符合文献报道,但以气管-支气管受累为首发症状,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左上下叶支气管均可见息肉样结节,累及范围广,形状不规则。国外仅报道1例非艾滋病患者感染后出现肿瘤样肿块堵塞支气管的病例[3];国内累及气管的病例少见[5],我科前期报道1例PSM累及气管并最终导致气管狭窄、缺如。累及气管的PSM患者均为HIV阴性,尚未报道HIV阳性患者。此外,本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曾考虑为继发寄生虫感染,多次多类型标本均未找到虫卵,血及胸腔积液肺吸虫抗体阴性。

诊断PSM的金标准是培养,但耗时长且疾病早期培养阳性率不高。在无基础疾病或艾滋病早期并发PSM的患者,组织学上表现为肉芽肿病变,加之临床症状有发热及体重下降等亦与肺结核有相似之处,两者常误诊[6]。我院15例健康宿主合并PSM患者中13例曾误诊为结核病[7]。因结核病为当地常见病,且过度强调PM为艾滋病患者常见机会性感染,故忽略了免疫功能正常者也能患此病。因此当病理改变类似结核、抗酸染色阴性或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多次行PAS染色寻找PM。PSM的治疗,目前推荐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每日0.6mg/kg),2周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mg/d)维持治疗[8]。本病预后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例患者基础免疫正常,预后较好,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复发。

参考文献

[1]CapponiM,SegretainG,SueauP.PenicillosisfromRhizomyssinensis[J].BullSocPatholExotFiliales,,49(3):–.

[2]赵国庆,冉玉平,向耘.中国大陆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真菌学杂志,,2(2):68–72.

[3]JoostenSA,HannanL,HeroitG,etal.Penicilliummarneffeipresentingasanobstructingendobronchiallesioninanimmuno


转载请注明:http://www.hzegm.com/fyyy/19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