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这篇文章打醒了很多误诊的养猪人

有相当多的养殖户,一看到猪有一点发热,马上使用安乃近、安基比林等退热药物,这样一来,头一两天往往一针见效,早上打针,中午即吃料,药效过后,晚上又不吃,再打退热药才又吃。但过两天后,再怎么打退热药,地塞米松,抗生素,仍然不吃。再打针,就出现了所谓的“低温症。”于是请来专家会诊,最后还是回天乏术,损失惨重。实际上,发热是机体在疾病压力下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机体动员防御力量对抗病原入侵的一种方式。在体温不太高,不严重危害生理过程的情况下,我们不要急于使用降体温的药物。在明确诊断,分析病因,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的基础上,采取如下退热措施,可以起到迅速缓解病情,标本兼治的作用。

  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体温在40℃以下,可以不使用退热药物,或仅使用既能增强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又能增进食欲、缓和降体温的药物。体温在41℃以上时,才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纳、安乃近、甚至氯丙嗪等强退热药物,并配合使用能量合剂类药物和地塞米松。因为过高的发热对生理机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猪只的生命。

二、看到猪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对于咳嗽,我们首先要找到引起咳嗽的病因,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蓝耳病等)、细菌(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寄生虫性(如肺丝虫、蛔虫等)、还有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等。引起咳嗽的病因不除,单纯使用止咳药物,看起来也是一针见效,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粘膜发绀,四肢末梢发紫,呼吸困难。对于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会使病情变本加厉,更加严重。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这些分泌物随着支气管粘膜纤毛不断向气管、喉头方向摆动,到喉头部位时,喉头粘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动作。于是把分泌物及病理产物和细菌、病毒、尘埃颗粒等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就咳嗽本身来说,对机体是有利的。对待咳嗽正确的治疗态度应该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的止咳其实不建议的。

  三、看到猪呕吐,仅简单的止呕发生呕吐的疾病有:胃溃疡、病毒性疾病、T-2毒素中毒等。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到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搞点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怎么理想。

  四、重视单个猪病的治疗,不重视群体猪病的控制一些猪场人员治疗猪病没有全局观念,一个猪场只有几头猪发病时,就只对那几头发病猪的治疗,结果,这几头猪治疗好了,过几天又有另外几头猪发病,他又只治疗发病猪,于是,过几天又增加新的发病猪,这样忙得焦头烂额,最后还是全群发病,极大的增加药费。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猪场里几头猪发病就一定要把所有的猪都打针,而是一出现发病猪,就要提高警觉,分析原因,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然后采取包括生物安全措施在内的全群药物控制措施。这样看起来增加了表观的治疗费用,实际上是防患于未然,既可大大节省后续的治疗药费又节省人力劳力,还减轻了因疾病而产生的精神负担。

  五、免疫知识缺乏,打疫苗跟着感觉走有些猪场老板由于不懂免疫学知识,打疫苗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存在着很多误区:

1、是认为疫苗打得越多越好,认为打了某种疫苗,就能预防这种疾病;

2、是免疫程序不当;

3、是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及其其他具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抗病毒化学药物、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

  4、是消毒不严,打疫苗成了传播疫病;

  5、是打疫苗的方法存在问题,没有把疫苗确实有效的注射到肌肉里面去,认为疫苗打到猪皮下就有效;

  6、是图注射速度快,打“飞针”,一方面疫苗仅打到皮下,疫苗不起作用,有时还导致过敏反应,另一方面,疫苗可能只注射到皮下组织,则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反应,还有些根本连皮下都没有注射进去,造成漏注。

  7、是对需要冷藏的疫苗没有严格执行冷冻储藏运输,或者疫苗反复冻融使用,或稀释的疫苗使用时间过长,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疫苗失效。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zegm.com/fyzd/18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